本周日(4月24日),第五季“1噸半”实验音乐现场即将降临PSA!在本季“1噸半”中,有周朝的叙事民谣和跨界吉他即兴,SIG的迷幻电音,林其蔚的声音艺术和噪音,毛晨雨策划的傩戏,SoundScape的世界音乐,还有来自王长存的一种神秘的声音艺术表演!
王长存,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位声音艺术家、电子音乐家以及软件与网络艺术作者。除了声音艺术外,他还曾创作过装置作品,并热爱摄影和软件制作。他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小王老师”。在“1噸半”演出之前,我们特地与小王老师进行了专访,来看看他是如何谈电脑音乐、之前的作品以及即将带来的演出吧!
PSA专访王长存
PSA:每次音乐现场演出中,您没有带着大大小小的设备,而只是面对一台电脑,为什么您一直选择使用电脑进行声音艺术创作?
王长存:其实不会,我经常带鼠标、声卡、控制器这些,大大小小也不少,我还嫌多。演出时我主要面对的是音乐,那时我看不见电脑。“电脑音乐”迟早会和“钢琴音乐”一样进入历史(事实上现在已经进入历史)。关于电脑是不是乐器以及电脑音乐现场的讨论大概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我想大家对这个讨论的热情可能已经不那么高涨了。
王长存演出现场,2012年香港艺术中心,照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PSA:关于您的作品《拦愁山》是您虚构出来的一座山吗?您想表达什么?
王长存:是虚构的,第一首曲子是一座想象中的建筑,第二首是一盘陌生人的葬礼录像带,我把声音轨单独提出来了。关于“理解”和“表达”我一直缺乏兴趣,保持声音的原貌和保持虚构的原貌都比表达更能吸引我。
拦愁山,2006,照片来源于王长存的官网
PSA:美国著名作曲家Carl Stone曾调侃您的钢琴模拟作品《The Klone Concerts》:“给人一点Milli Vanilli的感觉(It was a bit of a
Milli Vanilli moment)”,您能聊聊这件作品吗?
(*Milli Vanilli是来自德国的二人组合。)
王长存:《The Klone Concerts》没有采样 《The K?ln Concert》的任何段落,但《The Klone Concerts》的确是用到了“采样”,采样了很多古典音乐的音符和爵士乐摇滚乐的groove,这里的“采样”并不是一段声音或者一个音色,而是一种控制上的采样、挪用与重组。这也不是AI或者机器学习,它更多的是一种对已知内容的重新连接。Carl Stone是我非常喜欢与尊敬的音乐家,我很享受他的调侃,让我想起他的音乐。
The Klone Concerts,2009,欧洲权威声音评论杂志 Tokafi 2009 年 5 月当月专辑,照片来源于王长存的官网
PSA:是什么原因让您的声音实验越来越去音乐化?
王长存:我的声音实验都是为了音乐,我猜你说的“去音乐化”大概是减少了旋律与节奏的成分,而旋律与节奏有很多种存在的形态(比如具象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流行音乐是音乐的一个子集,而具有歌曲结构的流行音乐就更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子集,我喜欢流行音乐,但这不会阻止我去探索这个子集之外更广阔的未知。
瀑布(Waterfall),展示电视机杂讯画面与瀑布的声音的声音装置作品,照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PSA:这次“1噸半”的演出会有您之前的一些作品吗,还是会有一些新的作品?
王长存:会是新的作品,通常我尽可能地不演出演过的作品。
关于王长存
王长存
电子音乐、软件与网络艺术作者。2003 年全球首张声音艺术选集《中国声音前线》收录了王长存的六首作品, 2006 年出版个人专辑《拦愁山》、《平行宇宙》。在2008年至2011年间,发表了专辑《昆虫》、《Flicker》、《The Klone Concerts》、《DO NOT MICROWAVE》等。2013 年在美国纽约州 Colgate 大学展出声音装置作品 “Cicada”、“Waterfall”,同年网络声音影像装置“Simstim”参展上海“中国声音艺术大展”。2015 年发表了向奥地利 Mego 电脑音乐美学致敬专辑《General Auto, A Tribute To Fridge》。